视剧的中年审美仍是主流
从这份电视剧片单不难看出,有几部是明显倾向于中年审美的作品,比如《人民的名义》、《军师联盟》、《白鹿原》、《风筝》。
《人民的名义》携反腐之风,是一部话题热度大过质量的电视剧,但剧中涉及的政治话题,恰是中年人最喜爱聊的内容。《军师联盟》是部古装题材,主演吴秀波在剧中偶有卖萌,但也是在借鉴网剧风格,其内里仍走得是中年庄重路线。
谍战戏老炮柳云龙被封箱多年的《风筝》,根据陈忠实同名小说改编的《白鹿原》,都是中年观众喜欢的口味,其价值观,也与社会主流价值观颇为吻合。
这份片单中,值得关注的是《那年花开月正圆》,原创剧本加现实主义之风,一定程度上,它的审美情趣范围跳出中年受众的范畴。既有活泼的风姿,也有厚重的底蕴,虽是大女主戏的定位,但却跳出套路玩出了新花样。从人物塑造到视觉呈现,每个花草布景、每一帧的画面都是稳打稳扎创作倾向的体现。 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以及内在精神的提炼方面,《那年花开月正圆》拥有年轻的时代精神,兼顾了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更接近于“老少通吃”。
在比例很高的一些故事中,《那年花开月正圆》堪称一部“少女戏”。孙俪在剧中饰演的商人周莹,其早期性格养成,即有浓重的少女心态在里面。哪怕后来成为一代商贾,那种不变的少女心,才是驱动她心怀家国天下、重情重义的根本原因所在。
很少有一部年代大戏,能够传递出新鲜的价值观气息。《那年花开月正圆》在这方面处理得非常得体,它是真正站在现代立场上,去观察与衡量周莹这个人物的。周莹深受一些年轻女孩子的喜欢,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在周莹身上,可以看到一名跨越了年代的女子的独立与个性,性情与成长。
新锐制作离不开内在精神的更新
2017年的电视剧,《白夜追凶》、《无证之罪》、《河神》这三部剧,成为新锐制作的代言者。制作理念的变化,播出渠道的特质,以及创作群体的共同努力,让这三部剧在类型拓展方面,起到了锐利进取的作用。
《那年花开月正圆》也可以划归新锐制作的阵容。首先在这部戏中,过往古装戏的腐朽气息荡然无存,传奇性与草根气质的良好结合,让它拥有了不错的娱乐价值。其次,内在精神的更新,使得《那年花开月正圆》与三部网剧一样,都踏上了网络观众的欣赏线,能够敏感触动年轻观众的精神需求。
《那年花开月正圆》最主要的关键词之一是“反叛”,尤其是一名女主的反叛,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是很难处理好的。而之所以这部戏受到欢迎,在于它既良好地使用了传统文化背景,让自己拥有了保驾护航的文化土壤,又合理地诠释了近百年来中国人被忽略的精神传承,正是因为在这部中众多人物身上,观众看到了一种稀缺的民族性格,这种具有传统中华人文之美的精神底色使得人们接受起来更加自然而然。
比较来说,《白鹿原》就遇到了内在精神更新的难题,是尊重原著严格按照陈忠实的故事拍才好,还是在原著基础上加以创新才好?这是个两难选择。也正因为如此,《白鹿原》才更多吸引了原著党的关注,对于没有接受过八十年代文学氛围熏陶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与《白鹿原》之间,隔着一段不小的距离。
年代戏怎么走成为一个悬念
《人民的名义》昙花一现,即提升了反腐剧的格局,也终结了反腐剧的拍摄。在《人民的名义》之后,恐怕短时间内没法再看到反腐剧成为全民话题了。
谍战戏辉煌年代虽已过去,但《风筝》仍然不显老气,当年第一时间播也好,还是现在播也好,这部关键词为“委屈”的谍战作品,还是对禁区有所突破,为观众了解当年情报工作者的情感,提供了更为真实的切入口。
比起反腐、谍战、古装、都市等剧作的创作,年代戏怎么走更值得关注,因为年代戏与其他类型电视剧作品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创新压力。
《那年花开月正圆》或为年代戏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尽可能地脱离中年审美,力争成为新锐制作领域的排头兵。
年代戏在中国拥有受众庞大的群体,怀旧情绪以及年代质感,最为容易激发观众的代入感。所以,年代戏想要成为年度大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代入感切入点。
《那年花开月正圆》找到了,它成为2017年度年代戏特征最为鲜明的剧王之作 ,但如何沿着它的成功思路,继续把年代戏创新发扬光大,成为摆在电视人面前的一个选择难题。
不出意外的话,2018年电视剧仍然会力压国产电影,彰显电视人在这一最为大众化领域的创作能力。但大环境在变化,二三线电视台承受着观众流失、利润大幅度下降的压力,网络播出渠道竞争也日益激烈,希望明年这个时刻盘点时,国产电视剧能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